小红书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。
很多美国网友上小红书学习蒸“鸡蛋羹”,结果美国做“鸡蛋羹”的人越来越多,造成美国超市鸡蛋被抢购一空,涨价限购,超市门口一早排长队抢购鸡蛋。美国把蒸“鸡蛋羹”叫做“中国蒸蛋”。
美国有美国网友发帖说:美国现在鸡蛋供不应求,比平时贵了几倍,还经常限购,请中国人民不要再给美国人民介绍鸡蛋的菜谱了说白了,这事儿看似好笑,但其实挺有意思的一边是中国家庭的“日常”,一边却成了美国和澳大利亚超市鸡蛋断货的导火索。
这背后,其实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带来的新现象:文化小事也能带来跨国影响想想看,一个蒸蛋的做法,为什么能在海外引发这么大的热潮?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,简单易学又好吃的“鸡蛋羹”满足了外国人对异国美食“新鲜感”和“实用性”的双重追求。
但不得不说,鸡蛋价格暴涨这事儿也暴露了欧美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相比之下,中国的“鸡蛋羹”之所以成为家庭餐桌的常客,正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稳、价格波动小所以,这事看着是趣闻,实则提醒我们,全球化的加深不仅是技术的事,也带来了文化、消费习惯和资源分配的深度碰撞。
有一说一,蒸蛋搅动东西方民众交流的桥梁还能走多远,可能得看小红书上“下一个爆火菜谱”是谁了。